精選內容
Toggle碳足跡是什麼?會展碳足跡又是什麼?
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)
碳足跡指的是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,主要是二氧化碳(CO2)。它通常以「二氧化碳當量」(CO2e)來表示,用於量化某個行為、產品、企業或國家對環境造成的碳排放量。碳足跡可以涵蓋從日常生活中的交通、食物消耗,到企業的生產運營過程等各個層面。
會展碳足跡(Event Carbon Footprint)
會展碳足跡則是針對會議、展覽或大型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進行量化,及主辦單位提供的所有服務。舉例來說,包括會展場地的能源使用(如照明、暖氣、空調)、展品運輸和工作人員的交通方式(飛機、火車、汽車等)的碳排放。
餐飲選擇和住宿設施的能源消耗、會展所使用的各類材料(如印刷品、展示物、塑料製品等)、材料廢棄等所產生的排放等。
碳足跡的影響:對環境和社會有什麼衝擊?
碳足跡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深遠,主要體現在加劇氣候變遷、導致極端天氣、冰川融化和生態系統破壞,進而危及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。
同時,碳排放引發的環境問題也對社會造成多重衝擊,包括公共健康風險上升、經濟損失增加,以及加劇貧窮和社會不平等。
環境衝擊
- 氣候變遷:大量的碳排放助長溫室效應,導致全球氣溫上升,進而引發極端氣候、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。
- 生態系統破壞:氣候變遷會擾亂動植物棲息地,導致物種滅絕和生態平衡失衡,影響生物多樣性。
- 自然資源消耗: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增加碳排放,同時也加劇了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和枯竭。
社會衝擊
- 公共健康風險:氣候變遷引發的空氣污染、熱浪和自然災害,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,增加呼吸道疾病、心血管疾病和傳染病的風險。
- 經濟損失:極端天氣導致農業產量減少、基礎設施破壞,進而影響全球經濟穩定,尤其對發展中國家衝擊較大。
- 社會不平等:氣候變遷的影響往往加劇貧窮和社會不平等,貧困群體更難應對氣候災害和環境惡化。
碳標籤又是什麼? 碳標籤有什麼效果?
碳標籤 (Carbon Label)
「碳標籤」(Carbon Label),也叫做碳足跡標章(Carbon Footprint Label),或「碳足跡標籤」,用以顯示產品(含服務)生產歷程碳排放量之標示。
從原料採集、製造、運輸、使用到廢棄處理的各個階段,量化該產品的總碳排放量。其效果在於,讓消費者了解購買該產品對環境的影響,進而促成更永續的消費意識及行為。而隨著大眾對環保意識的提升,具備碳足跡標籤的產品能增強企業的品牌價值與聲譽。
根據政府採購法第96條規定,政府機關會優先採購擁有環保標章的產品,因此碳足跡標籤也讓廠商更容易被列入政府優先採購的選項。進而促進更多企業加入碳足跡標籤行列。會展的碳標籤會再註記每人次或每平方公尺的的功能單位。
減碳標籤 (Carbon Reduction Label)
與碳標籤不同,減碳標籤則標示產品或服務在某些階段經過優化後,其碳排放量比傳統方式顯著降低,顯示企業在減少碳排放和環保方面的努力。
申請減碳標籤,除了需標示碳足跡數值,還得提出5年內3%以上碳足跡減量策略,因此,減碳標籤的效果在於,展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承諾,並鼓勵消費者選擇低碳產品。
常見的5個會展碳足跡來源及減碳作法
1.人(旅行和住宿)
- 碳足跡來源
飯店的供暖、制冷、洗滌服務
工作人員及與會者的長途飛行、租車、共乘或公共交通等 - 減碳作法
善選旅行交通工具,推廣綠色住宿
2.貨(貨運與物流)
- 碳足跡來源
物流運輸,如展品、設備的運送 - 減碳作法
高效運輸貨物和設備並過渡到零排放物流
3.食(飲食和飲食浪費)
- 碳足跡來源
餐飲廢棄物處理,如食物浪費和不可回收包裝
食材的運輸距離(進口食材比本地食材排放更高) - 減碳作法
永續地採購食物,並減少食物浪費
4.地(場地能源消耗)
- 碳足跡來源
音響、電子設備的使用
展覽場地的照明、加熱或冷卻設備 - 減碳作法
使用清潔、可再生能源為活動提供能源
5.物(製作物和廢棄物)
碳足跡來源
- 宣傳材料的印刷:(如海報、會刊)裝潢材料,包括木板、輸出物等
廢棄的展示牌和其他短期使用的物品 - 食品垃圾:餐飲剩餘物和不可回收的包裝材料
- 垃圾處理過程:包括運輸和掩埋,會產生更多碳排放
- 一次性用品:如紙杯、塑料餐具等,使用後即丟棄,難以回收
- 展覽材料:如佈景、裝飾品及展示架,通常在會展結束後被丟棄
減碳作法
重新設計會展活動以利用永續材料並杜絕浪費
碳足跡計算公式流程
產品碳足跡計算的完整流程包括3個階段:
- 起始階段:設置目標、選擇產品,並協調內部團隊及供應商的參與;最核心的
- 產品碳足跡計算階段:建立製程流程圖、檢查邊界及優先順序、數據收集、碳足跡計算與品質評估。
- 後續階段:確認結果、撰寫碳足跡報告,並進行相關溝通,以確保計算的準確性和透明度。
產品碳足跡計算步驟
- 繪製製程地圖
首先,針對待分析的產品繪製其上游供應鏈地圖,詳列生產該產品所涉及的所有流程和步驟。
透過此地圖,可以清晰識別出各流程的碳排放源,並設計相應的計算方法,為後續碳足跡分析奠定基礎。。 - 檢視範疇邊界及優先順序
系統邊界的設定決定了哪些單元過程應納入產品碳足跡的評估範圍。針對「企業對消費者」的產品,評估應涵蓋產品的全生命週期。
而「企業對企業」的產品,則至少需要計算「搖籃到大門」的碳排放。評估範疇應著重考慮原物料、能源、製造、運輸、儲存、使用和最終處理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。 - 數據收集
必須蒐集產品在系統邊界內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數據,並確保數據符合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的要求,以確保計算結果的準確性。 - 計算碳足跡
在台灣,碳足跡的計算通常採用「排放係數法」,即將產品製作過程中使用的原料或燃料活動數據,乘以特定的排放係數,以得到相應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即碳足跡。公式如下:
活動數據 x 排放係數
(1) 活動數據(Activity Data)
指在特定活動或過程中產生的數據,如能源消耗、原材料使用量、運輸距離等,用於衡量該活動對環境的影響。
(2) 排放係數(Emission Factor)
表示每單位活動數據(例如每公斤燃料或每度電)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,通常用於估算特定活動的碳排放量。各種碳足跡排放係數可在「環境部環境資料開放平臺」查詢。
計算會展碳足跡的方法
會展碳足跡包含多個來源,主要包括場地能源消耗碳足跡、交通運輸碳足跡、住宿碳足跡等,將所有會展活動相關碳排放來源相加,即為會展碳足跡。
以下列出會展碳足跡的可能來源,例如物品運輸、能源使用與廢棄物處理,並提供具體的計算方法。
1.物品運輸碳足跡計算公式
物品運輸碳足跡= 運輸距離×貨物重量×運輸工具排放因子
- 運輸距離:從起點到目的地的運輸距離(公里)
- 貨物重量:運輸物品的總重量(以噸或公斤為單位)
- 運輸工具排放因子:不同運輸工具的碳排放因子(以kgCO2/噸公里計算)
2.能源碳足跡計算公式
能源碳足跡= 能源消耗量 × 能源排放因子
- 能源消耗量:消耗的能源數量(例如,電力以千瓦時 kWh 計算,燃料以升或立方米計算)
- 能源排放因子: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(例如,電力排放因子依國家或電網而異,單位為 kgCO2/kWh)
3.廢棄物碳足跡計算公式
廢棄物碳足跡 = 廢棄物重量 × 廢棄物排放因子
- 廢棄物重量:廢棄物的總重量,通常以噸或公斤為單位。
- 廢棄物排放因子:不同類型的廢棄物和處理方式(如焚燒、掩埋、回收)會有不同的排放因子,以 kgCO2e/噸計算。這個因子會依據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量來決定。
企業如何減少碳足跡?
- 能源效率提升
降低能源消耗是減少碳排放的直接途徑。企業可以透過改善建築物的隔熱性能、升級節能設備及使用智能控制系統來提升能源效率。 - 使用可再生能源
轉向太陽能、風能、地熱等可再生能源以取代傳統化石燃料。企業可以安裝太陽能板或購買綠色能源證書,以促進可再生能源的使用。 - 減少運輸碳排放
減少長途運輸、優化物流,或採用電動車和其他低碳運輸工具來降低運輸排放。鼓勵員工使用公共交通、電動車,或推行遠距辦公也有助於減少碳足跡。 - 提高供應鏈透明度
透過與供應商合作推動低碳運作,企業可以採取綠色採購政策,選擇碳排放較低的供應商,並鼓勵他們在製造過程中減少碳排放。 - 碳中和、碳補償
當減少排放無法完全實現時,企業可以投資碳補償計畫,如植樹、濕地保護,或支持碳捕集技術,以中和無法避免的碳排放。 - 減少廢棄物產生
企業可推動資源循環利用,減少廢棄物的產生,並加強廢物回收再利用。減少一次性產品和材料的使用,也能大幅降低碳排放。 - 教育訓練
企業應鼓勵員工積極參與環保措施,並建立低碳文化,增強員工對減碳重要性的認識,從而促進行為轉變。